【轉貼】台灣人愛吃藥,不過,衛生署調查卻發現,民眾拿藥回家後,只有60.6%懂得將藥品正確放置在陰涼乾燥處。其他除了有12.8%民眾順手將藥帶進臥室之外,還有人會將藥物擺在浴室、廚房等潮濕高溫的地方,可能造成藥品變質、療效降低。

衛生署委託學者進行「民眾用藥安全調查」,發現僅六成民眾依專家建議把藥品放在乾燥陰涼處,四成民眾把藥物放在不該放的地方。

藥品保存原則

衛生署提醒,藥品保存應記住避光、避濕及避熱三原則,如果藥師沒有特別叮嚀,最好把藥品放在乾燥且陰涼的環境,像是不會曬到太陽的抽屜裡面。最該避免潮濕、悶熱以及陽光直射的地方,像浴室、廚房等處所。

雖然很多民眾習慣將藥品放進冰箱,認為冰箱可以協助藥物保鮮,但其實只有胰島素、肛門栓劑、鼻噴劑、小兒粉狀抗生素等少數藥品需要冰存。

民眾將不需要放冰箱的藥品順手放冰箱,不只可能影響品質,例如從冰箱取出藥物時,藥物吸濕而變質;此外,藥物在冰箱中與食物混放,也可能受到汙染,或造成誤食危機。

一名家醫科醫師就說,曾有患者晚上起床想吃胃藥,結果一不小心拿到女兒的錠狀面膜差點就吞下肚。也因此,即使是必須放冰箱的藥品,最好不要跟食物完全混在一起,應該有獨立區域放置。

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藥品組長鄒玫君指出,時值夏日高溫,不宜把藥品放在汽車內或機車坐墊下,藥品遇高溫可能療效降低、變質、變色,吃下肚不但不能治病,還可能傷身或延誤病情。

藥品分裝要注意

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藥劑部副主任郭莉娜表示,許多民眾領回藥品後,為方便老人家服用,將藥品拆開包裝改放在藥盒內,但要注意,藥品若容易吸濕、潮解,例如治胃潰瘍的「泰克胃通」(Lansoprazole)口溶錠,就不可分裝。

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舉心臟病患常用的硝化甘油為例,領藥後應保存原藥罐,使用後將瓶蓋扭緊,一旦發現藥錠由白變黃,代表已變質了。她提醒,硝化甘油怕受熱,即使隨身攜帶,勿放在貼身口袋,而是放在皮包內為宜。

郭莉娜表示,根據藥理性質,常見需放在冰箱冷藏的藥品只有三類,一是胰島素注射劑,未開封時宜保存在2-8℃,開封後則應放在25℃以下的乾燥處避光;其二兒童用抗生素懸浮劑,泡製後建議放在2至8℃環境,7至14天內使用完畢;三是鼻噴劑,未開封前宜放在2至8℃冰箱內。

鄒玫君指出,民眾拿藥後宜保留說明書與原包裝,以便於辨識其有效日期與參考其用法、用量,也應詳閱藥袋,以瞭解有無需要特別的儲存條件,必要時也可請教藥師。

 

資料來源:
【2011/08/25 聯合報】記者詹建富/台北報導
【自由時報 2011-08-25】記者洪素卿/台北報導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eter5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